「有期」居屋可增經濟效益

2014年1月4日發表於《信報》 鄒廣榮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、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 上文《實物期權可影響居屋售價》(刊2013年12月31日)中提到的「重建期權」,其價值會受多項因素影響,變化可以很大,也需大量數據估算,但這方面的文獻不多。 就筆者所知,學者從加拿大【註1】、香港和新加坡【註2】的經驗推斷,「重建期權」的價值約為物業價格的三成。倘若事先聲明居屋用地的地契到期後,政府必定連上蓋物業一併收回,居屋「重建期權」的價值便接近零,即是在沒有任何政府資助下,物業市值可以低三成。

實物期權可影響居屋售價

2013年12月31日發表於《信報》 鄒廣榮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、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 在「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」(下稱「文件」)中,對興建居屋的問題,社會至今的討論不多;居屋在社會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和缺乏市場效率,反對興建的 聲音也很微弱,原因恐怕是這項政策的政策效果表面看有很多人受惠─只要收入不超過某個上限,人人均有機會受惠,很多人便自覺是潛在受益者。在這種情形下, 聽不到反對或批評的聲音,的確不難理解。

居屋是置業「房屋階梯」最大障礙

2013年10月24日發表於《信報》 鄒廣榮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、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經過十一次會議討論後,完成了香港未來十年長遠房屋策略的諮詢文件(下簡稱《文件》)。9月4日政府向外公布,並展開三個月公眾諮詢。諮詢文件以「凝聚共識 建設家園」為題,目的推動房屋新政,並解決現時香港的房屋問題。 《文件》建議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為47萬,六成為公營房屋,四成為私人樓宇,文件亦觸及包括建議發牌規管劏房、改革公屋輪候冊配額和計分制,長遠增加港人的居住面積等範疇,而外間的焦點,幾乎都集中未來十年47萬的供應量,究竟是否足夠?  

剖析香港房屋問題癥結

2012年9月發表於《信報財經月刊》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都市經濟研究中心 (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) 鄒廣榮教授、黃紹基博士、姚松炎博士 本港樓價和租金不斷上升, 市民收入增幅卻遠遠追不上,怨氣不斷加深。 本文試圖從經濟學角度剖析香港房屋問題的成因, 指出在可發展土地不變的情況下, 任何試圖解決目前房屋問題的政策只能紓緩一時之痛, 長遠來說並非治本之方。 1.  置業難社會怨氣日增 房屋乃香港社會問題重中之重,而香港房屋問題的核心實為: 市民收入增長追不上樓價及租金升幅; 樓市受制於聯繫匯率制度與可發展的土地不足。